1.巴菲特为什么如此推崇格雷厄姆和费雪?

2.巴菲特这40句话,沈南鹏强烈推荐,自称看了不下10遍

3.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保险公司?

4.通俗说明巴菲特成功有哪些秘诀?

5.用户思维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6.巴菲特关于伯克希尔的15条原则

浮金什么意思_浮存金价值有多大

一旦你打满了20个孔,就不能再进行任何投资了

巴菲特曾给年轻人分享过一个“20个孔”的投资原则,他说:“我可以给你一张只有20个打孔位的卡片,这样你就可以在上面打20个孔——代表你一生中能做的所有的投资。一旦你在这张卡片上打满了20个孔,你就不能再进行任何投资了。”这话说的是,对待投资要非常地慎重,除非你有万全的把握。

那老巴本人是如何打孔的呢?正好《巴菲特的估值逻辑》这本书,讲了老巴的20个经典投资案例。可以说,如果没有这20个案例,巴菲特的投资业绩也不过是普通散户的水平。

关于老巴的研究资料多如牛毛,本书虽然新,但却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在此之前的资料中,要么是更多侧重于巴氏思想,对案例着墨不多、缺乏细节,例如《巴菲特之道》的第4章中列举了9个案例(其中7个亦在本书中);要么是对巴本人股东信和公开言论大段的复制粘贴,缺乏独立的思考和严谨的考证,读者看书不如直接去看信。

而这本书的独特做法是,想自己是与巴菲特处于同样的时间和环境下,找出在当时每个普通投资者都能找到的公开资料,包括上市公司的年报等,运用相对统一的估值方法,去分析该标的的投资价值。虽然资料的解读、指标的选取,不免仍然会有作者个人观点的影响,但也能大概率还原巴菲特的原始思考了。

如果说《巴菲特之道》中的案例描述更多地是定性分析,让读者理解老巴的投资思想,《巴菲特的估值逻辑》一书就更多是在定量分析,通过一个个案例的清晰罗列,手把手教会读者老巴的估值方法。

第一部分 合伙制年代(1957~1968年)

第1章 1958:桑伯恩地图公司

第2章 1961:登普斯特农具机械制造公司

第3章 1964:得州国民石油公司

第4章 1964:美国运通

第5章 1965:伯克希尔-哈撒韦

第二部分 中期(1967~1988年)

第6章 1967:国民保险公司

第7章 12:喜诗糖果公司

第8章 13:《华盛顿邮报》

第9章 16:雇员保险公司

第10章 17:《布法罗晚报》

第11章 1983: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

第12章 1985:大都会广播公司

第13章 1987:所罗门公司——优先股投资

第14章 1988:可口可乐公司

第三部分 近期(1989~2014年)

第15章 1989:美洲航空集团

第16章 1990:富国银行

第17章 1998:通用再保险公司

第18章 1999:中美能源公司

第19章 2007~2009:北伯灵顿公司

第20章 2011:IBM

针对每个案例,作者解答了以下问题:

1、这家公司的历史、业务及财务状况?

不论是早期的还是中后期的投资案例,本书都提供了大量其他资料中没有的内容,相当于一篇完整的投资研究报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案例。

2、为什么会被低估?

市场确实会犯错,但是投资者需要有发现错误的眼睛,因为这些错误总是隐藏在角落里。例如,桑伯恩地图公司的账上证券组合,财报中列出的是成本价,而注脚告诉你这些钱已经超过了公司市值。以往的资料中,并没有清楚告诉我们巴菲特为什么能买到这么不可思议的低价。

3、合理的估值是多少,如何去估值?

早期:侧重于资产的价值。

重点考虑盈利水平、总资产、净资产,并会对应付款、存货等资产进行折扣计算,得出保守价值。这个阶段更适合普通投资者学习。

中期:侧重于控股后的价值实现。

重点考虑资产品质、管理层以及市盈率、EV/EBIT等财务数据。这个阶段中,华盛顿邮报、大都会广播、可口可乐等上市公司的投资,适合投资者学习。而其他几个案例并不适合我们,巴菲特更多考虑的是把整个公司买下后,如何在自己的投资版图上创造更大的效用,例如保险公司看重的是浮存金的杠杆;喜诗糖果看重的是现金流;布法罗新闻在买入后几年内甚至都是亏损的,但把同城对手打败形成垄断之后,当年实现的利润就已经超过了前几年的买入价。

后期:侧重于资金配置和现金流回报,估值类似中期。

老巴更多地是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而稳健的大公司,持续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个阶段买的公司,我们基本不用抄作业了,抄了也没用。

4、巴菲特是怎样做的?

1)买入的并不限于普通股,还有债券、可转债、期权等。

2)有持股待涨,也有深度介入的,例如控股后促使管理层分红、拆分、回购。

3)退出方式尽量避税,例如换股、私募退出等。

虽然都是老生常谈了,这本书仍然让我对巴菲特的几个投资原则印象深刻。

第一点,买的便宜。 这20个案例中,几乎没有一个超过15倍的市盈率。而巴菲特传记中透露,他买过的最便宜的股票股价是3美元,每股利润是29美元,市盈率是0.1倍!巴菲特有句名言广为流传:投资第一原则就是不要亏损,第二原则就是不要忘记第一条。“不要亏损”并不是说不能浮亏,而是不要有永久性的损失,要做到这点,前提是就必须买得足够便宜,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也能拿回本金。

第二点就是耐心。 便宜是等来的。让巴菲特赚了最多钱的几家公司,都是美国人、甚至是我们中国投资者耳熟能详的长青公司。例如,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GEICO、富国银行、苹果、北伯灵顿铁路公司,但他绝对不会因为喜欢一家公司就迅速的买入,而是会选择长期的观察和等待,直到最好的时刻来临。老巴在买入北伯灵顿的时候说,我一从小就喜欢铁路,直到70年之后才买入一家。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市场又提供了很宽松的买入窗口期,如果与老巴处于同一时期研究同一标的,投资者有足够的时间去用相同、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入。

第三点就是保守。 其实以老巴的能力,他几乎能够看懂所有的商业模式。但在其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他很小心的守在自己能力圈内,不轻易踏出一步。而没有更好的机会时,他会选择追加买入原来熟悉的行业,甚至同一公司。

这三点也可以浓缩为一个词—— 安全边际 。买得便宜、用时间换价格、守在能力圈内,都是为了投资时获得更大的安全边际。实际上,安全边际的思维是巴菲特投资逻辑中最重要的一点,这也是为什么他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

有个流传很久的说法是,巴菲特早期受格雷厄姆影响,主要聚焦在“烟蒂型公司”,而事实上,他涉及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投资,而且即使在那些烟蒂中,他不单单去看资产的折扣,也会考量公司的质地和管理层。当管理人员不乐于实现股东利益的情况出现时,他也强力控股并推动甚至更换管理层。而更好的管理层也会给我们的投资标的提供更大的安全边际。

欢迎转发、关注或留言交流。

巴菲特为什么如此推崇格雷厄姆和费雪?

书名? BOOK TITLE

巴菲特传

基本信息 BASICS

? 2. 出版社:中信

? 3. 阅读进度:读完

阅读心得 LEARNINGS

? 1.? 延后满足别花未来钱,生活中节俭攒第一桶金,因为现在的100万元年化15%收益是30年后的6600万元。那就三室一厅改两室一厅。内环改中环住。不要过度消费。

? 2.? 要用低成本保险浮存金而非高杠杆高利率借贷资金来投资。如果个人没有就用自由资金别上杠杆。

? 3. 敢于和乌合之众逆向思维,不贪心就能逆向思维,有时有些慷慨奉献精神反而是买在底部卖在高位。想起故事,老和尚熊市悲天悯人说你们都不要的股票给我吧,牛市大家打破头抢,老和尚则说不要争了我卖给你们。

重点摘录和阅读心得 NOTES

? 1.? 大部分人要么是企业家,要么是投资家,只在一方面擅长。而巴菲特既是投资家又是企业家,两手都很硬,这种独有的交叉性经验(crossover experience)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这种经验使我在商业和投资领域都能从容地做出正确决策。”(用自己参股朋友企业的角度在买入前评估公司。我们买个空调还要做几天网上购物调查,往往买股票只是看一下机构报告和上涨趋势就迫不及待入手唯恐踏空。)

巴菲特并非生下来就同时具备这两种才能,他的才能也并非是一下子获得的,而是一步一步逐渐进化的:他先是小企业家,然后成为投资家,再成为既通过股市投资企业又在股市外收购企业的投资家加企业家,而且通过保险业务创造的巨大现金流把股票投资和收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投资策略进化到一个新阶段,他的财富也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最终成就了世界首富的惊人财富。(S型螺旋型上升,我们也可以试着做一下小生意来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负债,杠杆,现金流的重要性,亲身体会比看别人写书要深刻多了)

这本书详细描写了巴菲特的三个进化阶段:

青少年巴菲特:成功的小企业家,从零到9800美元

巴菲特在青少年时期(1930~1950年)创办了一系列小企业。

巴菲特从小就持有强烈的赚钱欲望,12岁时发誓要在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成不了百万富翁,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楼上跳下去。”(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完成时间,广而告之,破釜沉舟,让自己没有退路。我们的目标都往往偷偷的不敢告诉别人怕完不成。被打脸后可以轻易原谅自己,反正没有人知道)

6岁时,他会在晚上挨家挨户地去兜售批发来的可口可乐,还把邻居都动员起来去捡别人打飞的高尔夫球,清洁整理后转手加价卖出。

他从13岁开始送《华盛顿邮报》,后来又送《华盛顿时代先驱报》。他一共建立了五条送报路线,每天早上要送将近500份报纸,同时还推销杂志来提高收入。这个业余兼职的初中生每个月可以挣到175美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标准白领的收入。(先通过劳动,中国未工作的学生想积累原始投资本金可以去捡废品,送外卖)

1945年,他只有14岁,就拿出自己积攒的1200美元,买了一块40英亩的农场,当上了小地主。(拥有人生的第一份不动产或自住房是买股票前先要做的。要不然输光了都没有地方住)

读高中时,巴菲特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买了好几台旧弹子球机,放到威斯康星大道上的理发店里,然后按小时收费,收入和理发店的老板五五分成。结果他每周都能挣到50美元,盈利相当高,这时巴菲特已经当上了小老板。(借鸡生蛋,而且不用买新的二手的挺好,锱铢必较,能二手绝不一手)

1947年6月从高中毕业时,巴菲特已经递送了差不多60万份报纸,挣到了5 000多美元。上大学前,他把弹子球公司转手,卖了1200美元。

读大学时他又找到了一份送报的工作。当时他开着一辆1941年款福特车在美国西南部奔波,为《林肯周报》监督6个县城的50个报童每天的送报工作,工资是每小时75美分。巴菲特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管理者。(学习做管理者,借别人的廉价劳动力,成为经理人扩大经营规模)

1949年冬天,巴菲特又搞了一个“巴菲特高尔夫球公司”。到1950年7月,他一共销售了220打高尔夫球,从中赚了1 200美元。此时的巴菲特既是老板,又是经理人。(多元化尝试)

大学毕业时巴菲特把他各项经营的总收入加起来,已经攒下了9800美元,和其他只会花钱的同学相比他有钱得很,甚至比那些全职工作的成年人的收入都高得多。这个万元户,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小小富翁。

这时的巴菲特年仅19岁,却已经有13年的商业经验。

尽管他就读的沃顿商学院声名远播,但是那里的课程让人感到乏味。巴菲特毫不客气地说自己比教授懂得还要多。那些大学教授虽然都有一套完美的理论,但却对巴菲特渴望获得的赚钱技巧一无所知。(敢于挑战藐视权威,有批判性独立思考能力,比尔盖茨 扎克伯格都等不及哈佛毕业就创业去了,换了我们恐怕舍不得这个唾手可得的金字文凭,那可是哈佛,但差一二年可能就没有微软和facebook了。互联网能早出来一天都是绝对性的头部玩家,第二名就别想了。腾讯利用微信打败新浪微博也是迭代而非同类竞争,当年腾讯微博客根本不能匹敌新浪微博)

正是这些宝贵的商业经验,使巴菲特对企业经营有着深入的了解,而分析企业经营的竞争优势,正是巴菲特一生投资成功的根本所在。

青年巴菲特:成功的投资家,从9 800美元到2 500万美元

巴菲特在青年时期(1951~1969年)通过股票投资成为一名千万富翁。

巴菲特的父亲是一个股票经纪人,巴菲特儿时经常去父亲的办公室,从小就对股票交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10岁就开始进行股票投资。(及早浸*熏陶在投资环境很重要,有些道理和哲学是要以时日才能顿悟,没有1万小时专注地刻意练习是无法达到一定高度的)

到高中时,巴菲特已经是学校里的炒股高手。

但直到巴菲特大学毕业前,他和大多数散户一样,也只是看图表、作技术分析、猜股价趋势、到处打听小道消息、追涨杀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股民,业绩也相当一般。

在1950年大学快毕业时,巴菲特读到了格雷厄姆的投资名著《聪明的投资人》,这让他茅塞顿开,原来真正的投资之道是价值投资。于是,他投身到哥伦比亚大学格雷厄姆门下读了研究生。1951年,巴菲特毕业后在父亲的经纪公司做了3年经纪人,之后终于得到机会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了两年。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巴菲特终于得到了价值投资的真谛,他的投资业绩大大改善,个人财富也从大学毕业时的9800美元激增到14万美元。(不再追涨杀跌,进入价投6年14倍)

1956年春天,格雷厄姆解散了投资公司。巴菲特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筹集到10.5万美元,他个人象征性地投入了100美元。他的报酬主要来自于作为投资管理人以一定的比例从投资利润中分成。(开始用别人的资金抽成)

直到1969年巴菲特因为股市过于狂热而解散合伙公司为止,在1957~1969年这13年期间,他取得了30.4%的年均收益率,远远超过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8.6%的年均收益水平。这13年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5次,而巴菲特的合伙公司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亏损。

1969年,巴菲特决定解散合伙公司,因为他认为股票市场正处于极度的投机狂热之中,真正的价值在投资分析与决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巴菲特对合伙公司的资产进行了清算,在牛市最高峰出现很早之前就彻底离开了股市。

这是巴菲特的理性的最好体现,本书第6章对巴菲特解散公司、退出牛市经历的描述值得一读再读。(敢于激流勇退,把鱼尾留给别人吃。不贪心从头吃到尾才不会被大熊市咬住。当年2007年赵丹阳清盘。没有做530前最后利润最好的泡沫式疯狂也是巴菲特式的退出)

中年到老年巴菲特:投资家+企业家,从2500万美元到620亿美元

管理合伙公司时,巴菲特的个人资产已达到2 500万美元。公司解散后他把大部分资金都悄悄投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上,巴菲特夫妇持股比例达40%以上。

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上市公司,巴菲特开始大量投资股票和收购企业,从1965年到2007年取得了4008倍的投资收益率,远远超过同期美国标准普尔指数68倍的收益率,其良好的业绩推动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从每股15美元上涨到惊人的每股13万美元。在2008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也增长到了62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

巴菲特的投资业绩远远好于其他投资大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仅从事股票投资,而且还进行大量的企业并购,双管齐下。

巴菲特投资股票和收购企业的方法和策略非常相似:“投资上市公司股票的成功秘诀与并购子公司没有什么不同。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希望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取得拥有绝佳经济状况与德才兼备的管理层的公司。而在此之后,你需要做的只是监控这些特质是否还在继续保持。”

需要说明的是,保险是巴菲特的核心业务,巴菲特称之为“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额低成本资金,让巴菲特能够大规模收购企业或投资股票。在取得很高的投资回报后,巴菲特保险业务的资本实力大大增强,从而提供了更多的保险业务,带来了更多的保险,而更多的资金又带来更多的企业收购或股票投资,更多的回报再带来更多的保险,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企业版图越做越大,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也越聚越多。更准确地说,保险家、企业家、投资家三位一体,这才是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的关键。

巴菲特投资成功的三个因素

分析巴菲特成功的个人因素时,我将其总结为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智商,更准确地说是智慧。巴菲特是非常聪明的,但绝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他对人、对事、对市场有着深刻的见解,总是能把握最根本的东西,用最简单最轻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高屋建瓴,模糊失焦凸显重点)

二是财商。巴菲特在多年的经营和投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商业投资思考模式。他总是能抓住最重要的因素,提前很多年就准确判断出一家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从而对其内在价值做出准确的估计。这使他能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大笔出手投资,从不亏损。而且巴菲特把股票投资、企业收购和保险经营三种商业模式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经营模式。

三是情商。巴菲特说:“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巴菲特在市场大涨大跌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理性,让人敬佩。1969年,他在牛市狂热中退出市场。13年,他在市场暴跌后却勇敢进入。1987年,在几年前股市崩溃的牛市狂热中,提早就大量抛出,而在崩溃后又大量买入可口可乐等股票。他称自己成功的秘诀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个真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巴菲特之所以值得所有的投资人学习,不仅是因为他的投资业绩最高、在投资中赚的钱最多,还因为他捐赠的款项最多。2006年,他把85%的资产,相当于380亿美元,全部捐赠给了慈善事业。

巴菲特说,他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享受赚钱过程中的快乐。

我们学习巴菲特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赚钱,而是学习巴菲特做人、做事、做投资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体现了大师的智慧,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摆脱人生、事业、投资中的迷惑,找到一条确保长期成功的正确的道路。

巴菲特跟导师格雷厄姆学习一年后其投资业绩大大改善,这让他十分感慨:向大师学习几个小时,就胜过自己自以为是地苦苦摸索10年。(花钱参加专业培训和同好们一起切磋远远好过一个人闷头自学。这是为什么那些成功的基金经理还要花巨资拍卖到巴菲特晚餐的权利,用多维度的方式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方向)

巴菲特这40句话,沈南鹏强烈推荐,自称看了不下10遍

湖湘一鳄 雪球

巴菲特说:我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尽管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投资方法不同,但他们在投资界缺一不可。”

为什么巴菲特如此推崇格雷厄姆和费雪?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收获和启发?看完《滚雪球》后有一些感悟,为了加深和确认某些印象,重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怎么选择成长股》和其它几本相关书籍资料,现将个人所思所想分享给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一、首先简要了解一下格雷厄姆和费雪

本杰明·格雷厄姆 (1894-16),终年82岁,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纽约证券分析协会强调,格雷厄姆“给这座令人惊叹而为之却步的城市——股票市场绘制了第一张可以依赖的地图,他为价值投资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而在此之前,股票投资与几乎毫无差别。价值投资没有格雷厄姆,就如同共产主义没有马克思——原则性将不复存在”。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恩师。

代表作品有1934年年底出版《有价证券分析》、1949年出版《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首创了“安全边际”的概念和理论;股票代表的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而不应该是日常价格变动的证明;股市从短期来看是“投票机”,从长期来看则是“称重机”。

菲利普·费雪 (1907-2004),终年岁,是华尔街极受尊重和推崇的成长股投资大师。巴菲特看了书后说:“运用费雪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我是一个费雪著作的狂热读者,我想知道他所说过的一切东西。”

代表作品有1957年出版《怎样选择成长股》、15年出版《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成为投资界的宝典,开创性地提出了“成长股”这一概念和理论。

二、格雷厄姆和费雪影响巴菲特的时代背景

格雷厄姆(1894)比费雪(1907)大13岁,费雪比巴菲特(1930至今)大23岁。

1929年大股灾简介 (节选自《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回忆录》):在1929年1月,我们颇为自豪地拥有250万美元的本金,但在1929年到1932年间,我们损失了70%;到了1932年年末我们只剩250万美元的22%的钱了,许多客户全部或部分地抽回了本金。在1929年的市场恐慌中,据说一个又一个投机失败者从经纪公司的窗口跳楼自杀。( 格雷厄姆如此保守的投资者都损失至此,超出人们想象的惨痛股灾!!!)

费雪在1931年(24岁)开始职业投资,比巴菲特开启职业投资的时间还早,但不同的是费雪是被动开始,因为经历大股灾百业萧条,年轻的费雪找不到更理想的工作,于是选择自主创业:1931年3月1日,费雪终于开始了投资顾问的生涯,他创立费雪投资管理咨询公司。最初他的办公室很小,没有窗户,只能容下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

格雷厄姆在费雪开始职业投资时的1931年已经37岁,虽然1929年的大股灾中也没有幸免,亏损总额超过70%,但他本身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而且在华尔街颇有名气的成熟投资家,三年后的1934年年底出版代表作之一《有价证券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虽然二者没有直接交往记录,但格雷厄姆是费雪的投资界前辈,而且格雷厄姆的影响力在当时已是非同小可。1949年(55岁)出版《聪明的投资者》后,在投资界声望已经达到华尔街教父级水平。年仅19岁的巴菲特接触到此书后就被迷住了( 这本书迷住了沃伦。当他发现《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后,他反复咀嚼。和他一起租房的杜鲁门伍德说:他就好像找到了上帝。《滚雪球》P144 ),也正是基于此,促使巴菲特成为了格雷厄姆的学生,四年学生生涯,三年通讯联络,再加上后来近三年贴身追随,“十年磨一剑”,巴菲特学到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精髓,打下了深深的“格式首席门徒印记”。但因为没有亲身经历1929年的极度股灾,使巴菲特最终摆脱了格雷厄姆的极度保守。

费雪于1958年(51岁)出版《怎样选择成长股》,此时的巴菲特虽然年仅28岁,但他已经拥有18年投资和经营历史,五年专业投资经历,2年职业投资基础;而且资本雄厚: 管理着7个合伙公司,加上巴菲特公司以及他自己的钱,资金已经超过100万美元(《滚雪球》P256 。(巴菲特乘公交送报纸时公交票为3美分,据此估算,当时1美元购买力相当于66元人民币,100万美元的财富量接近于当前的亿万富翁)。此时的巴菲特投资体系其实已经成熟,在没有太多人生和投资交集,而且恩师格雷厄姆不看好成长股投资方式的情况下(一个智力一般的投资者,即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购买成长股的结果,会好于拥有更多更好研究手段,而且专门在这一领域投资但仍表现并不突出的基金公司?因此, 我们不赞成积极投资者通过所从事的成长股投资 。《聪明的投资者》P78),年轻的巴菲特并没有受恩师偏见的影响,积极吸收了费雪的投资精髓为己所用;由此可见费雪投资理念对他的影响之深远,见解之独特和出色!

感悟: 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位大师的经典作品,不仅放之四海而皆准,即使历今近七十年光阴岁月考验后的今天,主要投资理念和方式依然非常适用。 我们最重要和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行!

查理芒格曾说过:“40岁以前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从两位大师经历来看,50岁-60岁期间是价值投资家大成的年纪,巴菲特的主要财富也累积于60岁以后;大师们的经历和言论充分说明:价值投资是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的!因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仅要拥有优秀的业绩,更难得的是拥有成熟的投资体系和投资阅历。

三、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核心投资思想及其影响

格雷厄姆核心投资思想 :1. 安全边际 ,如果以4毛钱买入价值1元的东西,赢的概率远大于亏的概率; 2.市场先生 ,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是我们的朋友,能够提供以非常低折扣买入和非常超价值卖出的机会。3、买入股份相当于 买入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 ,证券市场 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 。

感悟:“低买高卖”是股市赚钱永恒不变的道理,但“低买高卖”又是全世界最难做的生意。某种意义上来说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的地位也是基于解决这个问题取得的。低买高卖:以4毛钱买入价值1元的东西。格雷厄姆不仅开首创了这个理念,而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分析和践行方法:在当时市场很不成熟、投机盛行、方式方法十分混乱的情况下,用极度保守的估值方式(保守到清算价值还要大打折扣),开创了一条实现的投资之路。这给巴菲特这种极度厌恶“反复利”的亏损,格外重利“正复利”积累的投资人带来了福音,成为了真正的指路明灯,让巴菲特“好像找到了上帝”。

格雷厄姆以“市场先生”的名义直观明了地解读了正确面对市场非理性波动的方式,告诫普通投资者忽略市场波动的表象,而要关注企业本身的价值;对于4毛价格兑现1块或者更高价格的漫长等待过程,则用“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的观点予以支撑,教导人们价值虽然可能迟到,但永不会缺席;用对待投资企业一样的思想买入股权,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终能实现预定目标。

格雷厄姆曾形容说:成功投资的秘密就是安全边际。格雷厄姆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开创的安全边际这种理念(“以4毛钱买入价值1元的东西”)。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适合千行百业的金科玉律:如果你知道准确测算建房成本,当房价跌到成本价四成的时候肯定敢于大举买入;如果你掌握制造汽车的刚性成本,某款知名新车因车行严重亏损以成本价四成贱卖的时候肯定敢于出手购买;如果你熟悉的培养成本,某匹优秀的由于主人的资金链断裂急于四折贱卖的时候你肯定立即出手……

年,为了纪念《证券分析》出版50周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座谈会上以九位格雷厄姆和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所取得的惊人投资成果为蓝本,用铁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股票市场有效理论”,总结归纳出价值投资策略的精髓,在投资界形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力。巴菲特对格雷厄姆投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有非常精彩的评述:他们根据非常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投资,他们居住在不同的地区,买卖不同的股票和企业,但他们总体的投资业绩绝非是因为他们根据族长(指格雷厄姆)的指示所做出完全相同的投资决策,族长只为他们提供了投资决策的思想理论,每位学生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来决定如何运用这种理论(节选自:巴菲特最著名演讲:价值投资为什么能够持续战胜市场?)

费雪核心投资思想 :在费雪的传世名著《怎样选择成长股》里,他对有关成长股的标准、如何寻找成长股、怎样把握时机获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阐述。尤其是对买入和卖出给出了最直接的“金标准”。

买入:费雪投资哲学的核心是:非常强调公司的管理,找到现在被市场忽视、但是未来几年内每股盈余将有大幅度成长的少数优质股票。费雪认为,最佳买入点应该是在“盈余即将大幅度改善,但盈余增加的展望还没有推升该公司的股票价格时”。抓住最佳买入点的基础就在于,能够正确判断目标公司相对于整体经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另外,由于市场的原因导致的股价大幅下跌,也是买进优质股的好时机。

卖出:对于卖出持股,费雪认为只能基于三个理由:首先是原始买进时就犯下了错误;其次是公司出现了重大问题,管理出现退步,或者是增长潜力消耗殆尽,难于继续拥有突出的表现。第三个理由是投资者又发现了比手中持有的股票更优秀的品种。

恩师格雷厄姆不赞成从事成长股投资,巴菲特为什么还要坚持吸收费雪的投资精髓为己所用?

笔者认为有四个原因:

一是格雷厄姆具体投资方式上的局限和不足: 过于保守,持仓过多,而且需要经常更换(不断找寻和更换烟蒂)。

《滚雪球》P286: 对美国长期的经济发展,巴菲特持积极的乐观态度,这使他能够违背他父亲和格雷厄姆的投资建议。不过,他的投资风格仍然反映了格雷厄姆的习惯,以生意终结时而不是可以继续自下而上的价值作为判断基础。但芒格希望巴菲特以别的而不是纯粹的数据条件定义安全边际。为了做到这些,在解决一些理论上的问题时,芒格反对巴菲特有时不经意间冒上来的灾变理论(由此可见,1929年的大股灾带来的悲观情绪已经铭刻到了巴菲特父亲和格雷厄姆等上一代人的灵魂深处,也直接深深影响了下一代的巴菲特。巴菲特在一次股东大会上说:芒格让他从一个猴子进化成了人类。应该指的就是芒格把他从这种深深的影响中拉出来向前走)。

在这个问题上,除了对巴菲特影响最大的芒格外,还有赫布沃尔夫、比尔鲁安和雪费三个人。

《滚雪球》P286: 赫布沃尔夫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之一。一天,赫布对我说:“沃伦,如果你在一个黄金堆里找一根黄金做的针,那么找这根针就不是更好的选择”。但我有这样的习惯,隐藏越深的东西,我就越喜欢。我把这看成了一个寻宝游戏,赫布帮我走出了这种思维方式。

感悟: 这种背景下,费雪自然而然地走入了巴菲特的视野。正是因为巴菲特有了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才会让他更容易接受更好、更优秀的投资方式。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在 格雷厄姆“完全边际”的基石 上展开的。巴菲特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指的就是这个基石。15%的费雪指的是在这个基石上对 格雷厄姆 “烟蒂投资法”转换为“成长股投资法”的替换。

二是费雪的投资理论足够优秀。

《滚雪球》P287: 到1962年(巴菲特32岁,青年投资才俊;费雪55岁,出版《怎样选择成长股》5年,投资理论已经形成巨大影响,荣登大师级人物),巴菲特已经摆脱了这种寻宝的思维方式,但是,他还有点儿像赫布沃尔夫说的那样热衷细节。巴菲特设定了日程表,并且掌控进程以避免陷入寻宝游戏中去。 菲利普费雪是增长学说的传道者 (最好的朋友,红杉基金创始人比尔鲁安把费雪的思想介绍给了巴菲特),认为许多定性的因素,如保持销售增长率的能力、好的经营管理以及研发能力是优秀投资项目的重要特征。 这就是芒格谈到大生意时,他所需要寻找的品质 。费雪认为,这些因素可以用来衡量股票的长期潜力,这慢慢渗透进巴菲特的思想,并且最终影响到他做生意的方式。

三、巴菲特可投资金量的增长决定了投资方式上必须改良为雪费模式

《滚雪球》P292: 1964年年初,他现已经拥有180万美元,公司的资本接近1750万美元。

《滚雪球》P296: 因为那些“烟蒂”一般都是些小公司,如果是拿一大笔钱来投资,这种方法就不奏效了。

感悟: 随着市场和巴菲特投资资金的不断壮大, 格雷厄姆“ 烟蒂投资法”越来越不适合巴菲特。一方面是市场中便宜的烟蒂越来越难找,另一方面,巴菲特当时的资金量已经可以随便影响和控制中小型企业。换句通俗的话来说是:格雷厄姆开创的小池子已经养不下巴菲特这条越长越大的鲸鱼。

四、“成长股投资法”实际应用中的巨大回报

《滚雪球》P295: 合伙公司1962年成立的时候,只有720万美元的资金。巴菲特一点儿也不害怕集中加仓,他一直不停地买进运通公司的股票,到1966年已经在该股票上花了1300万美元。他觉得合伙人应该了解一个新的“基本准则”:我们远远没有像大多数投资机构那样,进行多样化投资。也许我们会将高达40%的资产净值投资于单一股票,而这是建立在两个条件之上:我们的事实与推理具有极大可能的正确性,并且任何大幅改变投资潜在价值的可能性很小。

《滚雪球》P296: 在美国运通公司一事上,巴菲特已经拥有了后来他称之为“高度可能性的洞察力”,这打乱了格雷厄姆的核心思想。和其他公司不一样,美国运通公司的价值并不是来自现金、设备、房地产或者其他可以计算的资产,如果有必要清算,它所拥有的不过是对客户的信誉。巴菲特把合伙人的钱全部押在这个信誉赌注上。这是芒格说起这桩 “伟大的生意”时,一直不停提到的竞争优势。而这正是费雪提到的更弱智的分类方法,它用的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对。

《滚雪球》P2: 对定性分析方法的新的强调是在1965年年底,巴菲特向合伙人宣布取得巨大成果时获得了回报。

感悟: 美国运通是巴菲特投资方式转型的代表作,也是巴菲特投资生涯的经典作之一。美国运通于巴菲特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投资效益上,更体现在投资美国运通让巴菲特感受到了“浮存金”的巨大威力和无比的妙用。(由于美国运通与保险公司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一个关键的相似性是来自浮存金的投资收益并没有显示在经营利润中。1963年,美国运通仅1100万美元的经营净利润,但通过浮存金美国运通就挣了一个440万美元的税后已实现的投资利得(节选自《巴菲特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P49)。类似的“浮存金”在当前社会也是企业十分重要的优势,如共享单车的押金(每人300元,摩拜单车2017年1月已超1000万人,押金超过30亿元);天猫等大型网络商城的押金等也是如此。

感悟终篇:

1951年巴菲特毕业后回家在父亲的经纪公司做了三年经纪人,之后终于得到机会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两年多,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巴菲特终于得到了价值投资的真谛。巴菲特跟导师格雷厄姆学习一年后投资业绩大大改善,这让他十分感叹: 向大师学习几小时,胜过自己自以为是地苦苦摸索十年。 (节选自:《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我们没有机会在大师身边接受言传身教,但至少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凝结大师心血的经典巨作。这种学习和研究要全面、系统、客观;不仅要深入理解和牢记字面的意义与价值,而且应该用心去感悟大师写出这些文字的时代背景和成长历程,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透过字面意思去进一步感受大师的投资精髓。

由于巴菲特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是当世价值投资之泰斗;全世界范围内都兴起过一轮又一轮的巴菲特学习热潮。但不可否认,很多的学习都陷入了理解片面、生搬硬套甚至解读错误的误区。

事实上,巴菲特很多方面都是普通人无法学习的:巴菲特不仅做企业并购,而且还开了几家合伙人公司,赚合伙人公司的利润;不仅如此,他还利用保险浮存金做投资,即利用这类免费的资金杠杆做投资,从而放大了投资业绩;还有,巴菲特可以大笔买入某一家公司的股票从而进入该公司的董事会,决定或者改变董事会的决议,从而创造公司的价值而不仅仅被动地接受价值;这几方面都是个人投资者所无法想象的。

在自己短短的十一年投资历程中,接触过难记其数与巴菲特相关的书籍、致股东信、访谈、评论、电视及网络报道,虽受益良多,但一直缺乏一个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巴菲特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时时能接触到,但又似乎虚无飘渺,没有定数。数月来,集中时间从《滚雪球》、《聪明的投资者》、《怎么选择成长股》、《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回忆录》、《巴菲特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等书细细系统而全面地读来,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性格鲜明的“凡人” 巴菲特跃居眼前;更为难得的是,造就巴菲特的两位恩师格雷厄姆和费雪的身影也变得逐渐清晰。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感受: 作为普通投资者,也许,我们更应该学习和更值得学习的人是格雷厄姆和费雪 , 因为他们才是真正完全依靠投资成就人生事业的人。 更因为与巴菲特不同,也许我们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条件和基础:用雪球球友滚一个雪球的话说:只能说,巴菲特在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超越身边群体的存在,他的优秀并非一朝一夕达成的。巴菲特本人说 “我是个好投资家,因为我是个企业家。我是个好企业家,因为我是投资家”。

学习格雷厄姆,是要深刻领会他的投资精髓“安全边际”的应用;用对待投资企业一样的思想买入股权,耐心等待,坚信“市场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在波动无常的股市中,忽略市场波动的表象,关注企业本身的价值,利用“市场先生”的愚蠢丰满自己的钱包。这样我们才能在弱肉强食、险相环生的股市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在择股和买卖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可以遵照巴菲特成长历程中的艰难决择,学习费雪,按照大师提供的标准和思路去寻找成长股,把握好买入和卖出的“金标准”。

当然,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说,当前就在我们身边,值得学习、能够学习到而且有心教导我们进步的老师有:《股市的进阶之道》、《公司价值分析案例与实践》作者水晶苍蝇拍李杰老师、《业余投资者的十条军规》作者闲来一坐话投资老师;《奥马哈之雾》、《穿过迷雾》作者任俊杰老师;《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作者唐朝老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股市投资之路也是人生奋斗之程,我们要往深里学,往细里行。

五湖四海的球友们: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切在洗牌、一切都在觉醒!这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更是一个机会迭出的时代!

我们都赶上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有多大才干都不会屈才的舞台;我们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拥有梦想就会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身处中国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唯有疾步前行,才能跟上这个伟大时代的步伐;时光飞逝,物换星移;过去的已经过去,到来的必定到来。不要辜负这个伟大时代的眷顾,努力抓住机会,为实现我们财务自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吧。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保险公司?

作者 l 巴菲特

来源 l 巴菲特1988年佛罗里达大学演讲 整理

1998年,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做了一场极有内涵的演讲,这次演讲后来被称为是巴菲特一生中最经典的演讲,没有之一。段永平强烈推荐这次的演讲内容,据说已经看了10遍。

演讲原文较长,我们从中整理了40条精华内容摘编成文,涉及投资理念、生意判断以及对年轻人的几点建议,相信读后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01

别做安全边际以外的事

01. 设你递给我一把枪,里面有1000个弹仓、100万个弹仓,其中只有一个弹仓里有一颗,你说:“把枪对准你的太阳穴,扣一下扳机,你要多少钱?”我不干。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干。

要是我赢了,我不需要那些钱;要是我输了,结果不用说了。这样的事,我一点都不想做,但是在金融领域,人们经常做这样的事,都不经过大脑。? 02. 设年初你有1亿美元,如果不上杠杆,能赚10%,上杠杆的成功率是99%,能赚20%,年末时你有1.1亿美元,还是1.2亿美元,有区别吗?没一点区别。? 要是年末你死了,写讣告的人可能有个笔误,虽然你有1.2亿,但他写成了1.1亿。

多赚的钱有什么用?一点用没有。对你、对你的家人,对别人,都没用。? 03. 我们基本上没借过钱,当然我们的保险公司里有浮存金,但是我压根没借过钱。

我只有1万块钱的时候都不借钱,不借钱不一样吗?我钱少的时候做投资也很开心。

我根本不在乎我到底是有1万、10万,还是100万。除非遇上了急事,比如生了大病急需用钱。

04. 如果你现在有1块钱,以为将来有2块钱的时候,自己能比现在过得更幸福,你可能想错了,别以为赚10倍或20倍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这样的想法很容易把你带到沟里去。

在不该借钱的时候借钱,或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做自己不该做的事,将来都没地方买后悔药。

02 能看懂的生意才是好生意

05. 美国经济学家亨利考夫曼有这么一句名言:

“破产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一种是什么都知道的。”

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 06. 我喜欢我能看懂的生意,我用这一条筛选,90%的公司都被过滤掉了。

有些东西明知道自己不懂,就不能做。

07. 我不喜欢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会招来竞争对手,我喜欢有护城河的生意。

我希望拥有一座价值连城的城堡,守护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备,而且这座城堡周围有宽广的护城河。

我经常对伯克希尔子公司的管理者说,加宽护城河。往护城河里扔鳄鱼、鲨鱼,把竞争对手挡在外面。

这要靠服务、靠产品质量、靠成本,有时候要靠专利或营业地点。我要找的就是这样的生意。

在哪能找到这样的生意呢?我从那些简单的产品里寻找好生意。

其实很容易理解,当前的经济状况良好,管理层德才兼备,这样的生意,我能大概看出来它们十年后会怎样。有的生意,我看不出来十年后会怎样,我不买。? 像甲骨文、莲花、微软这些公司,我就搞不懂它们的护城河十年之后会怎样。

盖茨是我遇到过的最优秀的商业奇才,微软也拥有巨大的领先优势,但我真不知道微软十年后会怎样,也无法确切地知道微软的竞争对手十年后会怎样。? 不过,我知道口香糖生意十年后会怎样,互联网再怎么发展,都不会改变我们嚼口香糖的习惯,好像没什么能改变我们嚼口香糖的习惯。肯定会有更多新品种的口香糖出现,但白箭和黄箭会消失吗?不会。? 我自己设想,要是我有10亿美元,能伤着这家公司吗?给我100亿美元,让我在全球和可口可乐竞争,我能伤着可口可乐吗?我做不到。这样的生意是好生意。

08.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才能做好投资。必须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们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们都能看懂。? 09. 我们不管一家公司是大盘、小盘、中盘、还是超小盘,我们只考虑这么几点:

这家公司的生意我们能不能看懂?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我们喜不喜欢?这家公司的价格是否便宜?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市场下跌是好机会

10. 如果你投资的公司本身都不赚钱,你也很难赚钱。

11. 人们买完股票后,第二天一早就盯着股价,看股价决定自己的投资做得好不好,糊涂到家了。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是格雷厄姆教给我的最基本的道理。

记住,你买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只要公司生意好,而且你买的价格不是高得离谱,你的收益也差不了,投资股票就这么简单。

12. 我更愿意看到市场下跌,大跌的时候更容易买到好货,更容易把钱用好,要投资股票,这是你必须首先学会的一个道理。? 13. 自己要买什么,一定要有个理由,说不出来理由的,别买。? 14. 有的人把买股票当成看,那无所谓了,但如果你是在投资的话,投资是把资金投进去,确定将来能以合适的收益率收回资金。

15. 我们想的不是怎么获得超高的回报率,而是始终牢记永远不亏钱。?

16. 最值得买的公司,是那些你觉得从数字上看很贵,舍不得买,但还是很想买的公司。

04 守住能力圈 认定好生意

17. 一门生意,要是你不能一眼看懂,再花一两个月的时间,你还是看不懂。

要看懂一门生意,必须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才行,而且要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这是关键。我常说的能力圈就是这个意思,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

1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重要的不是能力圈有多大,而是待在能力圈的范围之内。

如果主板中有几千家公司,你的能力圈只涵盖其中的 30 家,只要你清楚是哪30家,就可以了。

19. 只要是好生意,别的什么东西都不重要。只要是好生意,我就不管那些大事小事,也不考虑今年明年如何之类的问题。? 好生意,你能看出来它将来会怎样,但是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看一个生意,你就一门心思琢磨它将来会怎么样,别太纠结什么时候。把生意的将来能怎么样看透了,到底是什么时候,就没多大关系了。

20. 对于我和我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来说,我们犯过的最大的错误不是做错了什么,而是该做的没做。

在这些错误中,我们对生意很了解,本来应该行动,但不知道怎么了,我们就在那犹豫来犹豫去,什么都没做。? 21. 我不研究宏观问题,投资中最紧要的是弄清什么事是重要的、可知的。如果一件事是不重要的、不可知的,那就别管了。

22. 一般的咨询机构的套路是这样的,先把他们的经济学家拉出来溜两圈,讲一些大的宏观格局,然后自上而下地分析,我们觉得那些都是胡扯。

23. 我们在决定买不买一家公司时,从来不把我们对宏观问题的感觉作为依据。我们不看关于利率或公司盈利的预测,看了没用。

Image

05

做时间的朋友

靠不折腾赚钱

24. 一年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机会,然后一直持有,等待它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在一个人们每五分钟就来回喊报价的环境里,在一个别人总把各种报告塞到你面前的环境里,很难做到持有不动。华尔街靠折腾赚钱,你靠不折腾赚钱。

25. 要是在座的各位每天都相互交易自己的投资组合,所有人最后都会破产,所有的钱最后都会进到中间商的口袋里。? 换个做法,你们都持有一般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50年里你们都一动不动,最后你们都会很有钱,你们的券商会破产。券商像这样一个医生,他让你换药的次数越多,他赚的越多。

他要是给你一种药,把你的病根治了,他只能做成一笔买卖,一笔交易,然后就没了。如果他能让你相信每天换各种药吃对健康有益,这对他有好处,对卖药的有好处,你会亏很多钱。你的身体好不了,还会破财。

26. 任何刺激你瞎折腾的环境,都要远离。

27. 不管买哪家公司,我们买的时候都不设定价格目标。

例如,我们是30买的,从没想过涨到40、50、60或100就卖了,从来没这样过。

我们希望自己买入的公司,现在看好,五年后一样看好。

28. 看一家公司正确的思维方式是,长期来看,这家公司是否能越来越赚钱?如果答案是能,别的问题都用不着问了。

29. 时间是好生意的朋友,烂生意的敌人。

如果长期持有一个烂生意,就算买得再便宜,最后也只能取得很烂的收益。如果长期持有好生意,就算买得贵了一些,只要长期持有,还是会取得出色的收益。

06 分散投资的生意 不应超过6个

30. 如果不是职业投资者,不追求通过管理资金实现超额收益率的目标,我觉得应该高度分散投资。 31. 要是你真能看懂生意,你拥有的生意不应该超过六个。

要是你能找到六个好生意,就已经足够分散了,用不着再分散了,而且你能赚很多钱。

我敢保证,你不把钱投到你最看好的那个生意,而是再去做第七个生意,肯定会掉到沟里。靠第七个最好的主意发家的人很少,靠最好的主意发家的人很多。 32. 要是你问我,我要是把我的所有资金都投入到一家公司,二十年不动,我会选宝洁还是可口可乐,其实宝洁的产品线更多元化,但是比较起来,我认为可口可乐的确定性比宝洁的确定性高。

宝洁可以入选我最看好的公司中的前5%,宝洁不会被竞争对手打垮,但是从将来二三十年看,在宝洁和可可口乐之间,我更看好可口可乐的销量增长潜力和定价权。? 33. 我还是更喜欢产品本身卖得好的生意。

麦当劳这几年的促销活动越来越多,它越来越依赖促销,而不是靠产品本身卖得好。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吉列,人们买锋速3是因为他们喜欢锋速3这个产品本身,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赠品才买的。?

每天晚上,想想一两亿男人的胡子都在长,你睡觉的时候,男人们的胡子一直在长,你就能睡得很踏实。再想想,女人们都有两条腿,这更好了。这个方法比数绵羊管用多了,要找就找这样的生意。

07

给年轻人的几点建议

34. 习惯的枷锁,开始的时候轻的难以察觉,到后来却重的无法摆脱。

35. 要是有个人让我倒胃口,但是和他走到一起,我能赚1亿美元,我会断然拒绝,要不和为了钱结婚有什么两样?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为了钱结婚,要是已经很有钱了,更不能这样。? 36. 我有一份我热爱的工作,当年我觉得赚1,000美元是一大笔钱的时候,我就喜欢我的工作。

同学们,做你们喜欢的工作,要是你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只是为了让简历上的工作经历更漂亮,那你真是糊涂了。? 37. 你财富自由之后想做什么工作,现在就该做什么工作,这样的工作才是理想的工作。? 38. 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觉得有点像年轻的时候把性生活省下来,留到岁数大的时候再用吗?

或早或晚,你们都应该开始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39. 我们从来不想已经过去的事,我们觉得未来有那么多值得期待的,何必对过去耿耿于怀。

不纠结过去的事,纠结也没用,人生只能向前看。

40. 一辈子都做自己喜欢的事,交自己喜欢的人。

通俗说明巴菲特成功有哪些秘诀?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保险公司。

简介: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主营保险业务,在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商业活动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业务是以直接的保险金和再保险金额为基础财产及灾害保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设有许多分公司,其中包括:1996年收购的全资子公司--GEICO公司,是美国第六大汽车保险公司和美国第十大财产/伤亡保险公司,拥有470多万投保人和730万辆投保汽车;General 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险公司之一。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美国一家世界著名的保险和多元化投资集团,总部在美国。该公司主要通过国民保障公司和GEICO以及再保险巨头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等附属机构从事财产/伤亡保险、再保险业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珠宝经销连锁店Helzberb Diamonds、糖果公司See's Candies,Inc.、从事飞行培训业务的飞安国际公司、鞋业公司(H.H.Brown and Dexter)等拥有股份。

用户思维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首先是源于他是一个保险家,而非是股票投资者!巴菲特成功的秘诀是保险公司负成本的浮存金和顺带而来的杠杆率,这是他是成功关键因素。从巴菲特的职业生涯来看,“股神”的评价跟事实相比是严重错位的,也绝然不能反映巴菲特的真实能力和成就,巴菲特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投资家,应该被定义为“企业并购之王”或“投资之王”纯粹通过股票投资成为另一个巴菲特或许只是天方夜谭。巴菲特最非凡的商业,就是设计了伯克希尔本身的商业模式。

他将伯克希尔打造成一个保险控股集团,然后利用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去收购企业和证券投资,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杠杆作用来放大收益。从模式本身来说,已比很多控股公司有了先天的优势。所以后面的运营,事半功倍。结果是 公司的规模远大于同行,而且发展速度也快得多。在具体投资上,巴菲特也是有的,比如投资组合的构建,他会设想各种经济情况和不利环境,来检验自己的投资组合,并做好各种应对方案。这就是所谓“重要的是建造方舟,而不是预测暴风雨”。巴菲特总是在其账户上保持充足的现金,为可能的危机和突然出现的投资机会做好了准备。

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的很多经典之作,如1987在美国市场崩盘时,大手笔买入可口可乐;在次债危机时,当信贷冻结,包括通用电气和高盛这样世界闻名的公司都资金短缺,不得已向巴菲特这个白衣骑士发出了求救信号。结果是,巴菲特抓住了有利的时间窗口,以令人眼红的有利条件,获得了通用电气和高盛的可转换优先股。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些人会抱怨生活,认为自己没有机会,其实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平时准备了一只凳子,当机会来临时,你可以站在凳子上,抓住机会。

巴菲特关于伯克希尔的15条原则

《用户思维》是一本由美约翰·沃瑞劳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0,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户思维》读后感(一):用户思维- 一本与会员制度相关的速食图书

周末在字里行间的时候看到隔壁的人在翻阅这本读书,“用户思维”四个大字正好敲中了我的痛点,所以当下就好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一个周末就迅速的阅读完毕。整体来讲,这是一本偏实例的“速食”图书。

作者John Warrillow以built for sell(随时卖掉你的公司)一书一战成名,有自己的工作室,专注于中小型企业的创业指导。本书的英文标题是The Automatic Customer,字面理解就是让自动化的顾客,全书围绕如何利用利用会员制度从现有的顾客攫取更多的价值与利益,调理清晰,而且案例比较丰富。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强调了会员制度的价值;第二部分强调了九种类型的订购制商业模式;第三部分归纳了用户的获取体验转化与留存

首先,会员制度为什么重要?原因在于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充分的理解,作者罗列了很多原因,但主要一点还是更高的溢价。在会员制度下,用户可以作为企业资产囊如企业的一部分中,从而帮助企业获得稳定的现金流与分配

其次,作者举例了主要的订购制模式,分别为

会员制网站模式:需要缴费才有浏览权限的网站

无 *** 供应资料库模式:如iTunes的订阅

私人俱乐部模式:如高级会员制俱乐部

优先权模式:如花钱获得的快速通行证

消耗品模式:如定期邮寄的消耗品

惊喜盒模式:如缴纳固定金额每月可收到的护肤品礼盒

简单化模式:如固定金额获得的家务全包型服务,根据预先设定的合约完成。

网络模式:如固定金额获得的XX产品的使用权

省心模式:如固定金额获得的某项专利/新奇产品的服务,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启动。

最后,作者举例了用户的获取体验转化与留存的经验,主要以小点为主+举例为主。

整体来讲,本书还是比较适合刚开始创业的人阅读,相信能够有一定的启发。

《用户思维》读后感(二):订购模式的用户思维

可以作为对商业模式的补充类书籍。

读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互联网时代订购模式的特点和可行性。

第一、订购模式的优点——资金风险分担机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是把一笔一次性高额支出/常规性支出分成多比小额消费,存在一个篮子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是把每笔大合同/每个季度/年底突然涌入的现金变成了每个月持续的现金流。对于用户和企业来说,它都是一种资金风险的分担机制。同时这种持续的信任关系的保持,需要企业持续地提供优质服务,否则用户就拍拍 *** 走人了。这种模式对于持续的用户体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本书中列举的黑短袜、惊喜盒子等例子。

第二、哪一类企业适合订购模式。最常见的日常周期 *** 类或者消耗品消费——理发店、剃须刀、服装、等行业。知识型服务,如咨询、培训类。保险类业务也适合。保险类最大的订购莫过于我们现在的五险一金;有两类是目前互联网慢慢增长的,一是所谓惊喜盒子模式,针对宠物狗、针对男人服装的、鲜花/水果等,本质是在周期性消费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省心的专业服务。二是免费+会员的模式,典型的如目前各大网站。免费供所有人使用,但是有60+s冗长的广告。本人就是办理了某网站的会员,每个月15人民币,没有了广告,VIP**电视剧抢先看,这钱花的值。

第三、订购模式的运营是难点,也是用户体验的核心。难点在于用户的获取、转化和留存,特别是对于创业企业。本书介绍一些监控指标衡量,介绍了一些用户获取和维持的方法,值得一试。

《用户思维》读后感(三):贵在坚持与跪在生硬——有关两种订购模式的思索

我在阅读过程中,对九种订购制商业模式中的两个案例有一些独特的想法。第一个是消耗品模式,即向订购产品的用户定期提供消耗品配送,包括而不限于袜子、剃须刀、T恤等。作者认为,消耗品模式基于以下基础:有自然消耗的物品、消费者对不停挑选产品感到厌烦。我认为,后一条是更关键的。想起国内的一个叫“男人袜”的网站,提供了袜子的订购服务,以每个季度3-12双不等的方式向消费者配送当季袜子。这个模式只能对男人有效,因为相比女人,男人更不倾向于自主挑选袜子,而在意其功能性。这个网站已经运营了5年,向21万人提供了服务,这边是定位准确的好处。同时,通过这一过程,男人袜树立了自己的品牌,逐渐进驻各大电商品牌,可以在同质化竞争中获胜。

第二个例子是一个反面的例子。私人俱乐部模式实际上是对社会地位的共享,“目的地俱乐部”便是共享高档旅游的方案,即所谓“分时度”,订购者们共同承担一栋房产的维护费用。在国外,分时度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在中国,这一度成为的代名词,许多企业无法兑现订购时的承诺。排除掉那些刻意蒙骗的企业,也有一些客观原因制约着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的发展。例如“分时度”的参加者并不一定能顺利得到想去度国家的签证,有房而无力。国内中产阶级收入者比例较低,新的消费习惯还未形成。此外,政策、法规的不明确更让这种商业模式陷入僵局。因此,一种商业模式并不能简单移植,必须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用户思维》读后感(四):《用户思维》读书札记

周六去“字里行间”翻书,看到《用户思维》,副标题:众创时代的用户获取、体验、转化与留存。作者约翰-沃瑞劳,是一个订阅制咨询公司的老板。一开始以为只是泛泛介绍用户发展方法论的图书,鉴于猎奇心理,在咖啡馆里阅读了一部分,感觉不错,就借阅拿回家里,花了四个小时时间详细看完。

作者实际上主要讲的一种商业模式的转化——订阅制。从一次性用户收费模式,转化为按年/月分期收费模式。总体来讲不难理解,大的软件公司,比如Oracle、SAP、IBM等都经历了这种转型,即SaaS模式。但对于更多行业中小企业来讲,很多案例还是可供借鉴的。

取订阅制,对企业估值是有价值的。同样的流水,订阅制的模式公司的估值,平均是一次性收费模式的公司的3倍,互联网公司可能还不止如此,WhatsApp以190亿美金被Facebook收购就是重要案例。最重要的是,把“现金吸管”变为“现金水管”。

书中分析了九种订购制商业模式:会员制网站模式、无 *** 供应资料库模式、私人俱乐部模式、优先权模式、消耗品模式、惊喜盒子模式、简单化模式、网络模式、省心模式。每种模式既有商业模式的分析,也有实际案例的剖解,同时提供了什么样企业及用户适合哪种模式的指导。

商业模式之后,主要是用户发展指导。订购制商业模式的基础建立在月常规收益(MRR)上。提出用户生命周期总价值(LTV)与用户获取成本(CAC)之间的关系比例。如果你能使你的LTV:CAC超过3:1,你就可以扩大规模了。如果你的比例低于3:1,可能就需要放缓扩张,调整自己的模式,直到达到3:1的比例。

关于用户如何获取、体验、转化与留存,书中也提出一些方法。选择什么样的用户对象,给与哪些方法策略,如何有效留存,都有方法指导。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产品及给用户提供的价值是根本与基石。

《用户思维》读后感(五):《用户思维:众创时代下的用户获取、体验、转化与留存》摘要与心得

正常排版://evernote/l/AC8LRc0SVUNBHLSbEZN4NjDDB-HI0eWQLvM

注:部分为笔者心得,非原文摘抄。

想要获得可卖性的高分,最重要的是看你的企业在没有企业主的情况下能运营的有多好。

(并购企业时)金融家们真正要买的只有一个东西:未来的现金流折现。

经常性收入使企业变得更具有价值,同时运营起来压力更小。

评估一个中小企业价值的最普遍方法是现金流折现法。

要提高一个传统企业的价值,有两个最重要的衡量方法:一是,你未来预期收入多少;二是,你估价的可靠度。

增长较缓慢的订购制公司会有显著的溢价。

订购制商业模式让你能直接和用户沟通,且能实时地追踪他们的表现。

相较买一次后再也不回头的顾客来说,订购者们的黏性更高。

订购服务会产生如下几种作用:

提升公司价值;

提升用户的终身价值;

平缓需求;

减少用户市场调查费用;

自动收取账款;

稳固你的临时用户(羊毛党之类);

吸引用户购买更多你的产品和服务;

为你的生意打衰退预防针。

具备下列条件可以考虑会员制网站模式:

拥有一家被牢牢定义为利基市场的公司;

对独特的只是或者专业性很强的信息有稳定的获取能力,并且这种信息经常变化,订购者需要了解这些变化;

有额外的产品或者服务,可以卖给你的订购者。

利润最高的会员制网站往往是B2B网站。

具备下列条件可以考虑无 *** 供应资料库模式:

拥有一个“常青树”资料库,或者通过各种方法可以获得一个;

拥有一群现存的粉丝,这些人已经消费了你的免费内容。

私人俱乐部之所以有价值,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实际上就是私人化本身。

对一些成功导向型人来说,你设置的准入门槛越高,他们越想爬过去。

在一些情况下,私人俱乐部出售的是社会地位。

具备下列条件可以考虑私人俱乐部模式:

拥有富有人群需求非常高的 *** 产品或服务;

拥有以成就为导向的奋斗者市场,这些人永远被另一阶层的人所吸引。

优先权订购模式本质是向你的用户出售特别准入权。

大部分人是可以理解企业将用户划分等级的,只要你解释清楚你是如何划分的,他们是不会反对的。

当群体足够大,每增加一小笔钱就意味着能增加一笔固定的经常性收益流,增加每月基本销售,稳固现金流,提升公司被收购时的价值。

具备下列条件可以考虑优先权模式:

拥有复杂的相关产品或者服务;

拥有对价格不过度敏感的用户;

拥有排队等候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的用户。

能存活下来的公司有两个共同点:他们更深层次地关注产品,同时注重创造品牌。

开创一个独一无二的品牌,要求你的产品或服务达到两个标准:首先对用户来说它必须是重要的,然后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当你进入消耗品行业时,如果你不建立一个品牌,最棒的用户体验是看不到的。

建立品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控制产品本身。

越相信产品的独特性,就越能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产品供应商就有更大的定价余地。

具备下列条件可以考虑消耗品订购模式:

有自然消耗的产品出售给用户;

有用户对不停地补充会感到厌烦的产品出售。

惊喜盒模式是典型的建立在用户喜好理念基础上的。

多样性是生活的调剂品。

当用户花时间来告诉你他们想要什么的时候,他们希望你能用这些信息来提升他们的体验。

具备下列条件可以考虑惊喜盒模式:

拥有热情的、市场定位清晰的用户;

拥有大型的、多样的制造上网络,他们同时有能力完成订单,有能力搞定物流,且愿意给你的一次性订单打折;

知道如何利用特洛伊木马模式,通过订购建立一个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

用户越富有,他们对简单化的需求就越急迫。

具备下列条件可以考虑简单化商业模式:

你的用户需要处理一些必做的琐事;

具有服务于相对较富裕的、忙碌型用户的能力;

可以提供宠物清洁、 *** 、家庭教师、窗户清洁、家居清洁、书籍养护等私人服务生意。

让网络模式(如电话网络)变得独一无二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用户自身能从拓展订购服务中获得既得利益,订购的人越多,用户获得的益处就越大。

一定要确保拥有良好听取用户意见的机制,这样当你听到他们的不满时,才可以在产生重大影响之前快速调整。

具备下列条件可以考虑网络模式:

你的某种产品或者服务,随着用户的增加而日益丰富;

拥有非常优质的用户体验,使用者不得不分享它,这样网络模式的效果才会最好。如果产品相比其它竞品的优势不明显,网络模式不是最适合你的模式;

拥有技术型用户和潜在用户。你与用户的社会关联越紧密,你的网络模式增长就越快。

用省心模式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是需要准确预测你为用户提供服务的频率。

商业保险真正赚钱的是来自被叫做浮存金的东西。浮存金是指在保人提出索赔之前用他们已支付的钱来做投资。

具备下列条件可以考虑省心模式:

拥有某些高难度、昂贵或者不可能被替换的事物;

拥有一个让你能通过现有的财产减小索赔支出,而不是支付大量现金的生意;

用户服务的电话记录能帮助你预测将来索赔的可能性和频率。

将流失率和获得新用户所需的成本放在一起看的话,会更有意义。

三种寻找资金的基本选择:

拆东补西;

外部资金;

提前收费。

七种销售订购的方法:

想想“10倍”vs.“10%”;

对订购极度反感的人是不会为了区区省10%的钱而就范的,但如果你能成功让他们获得超出其它企业10倍的回馈,他就会被说服;

打动用户的理性;

给用户下最后通牒;

提供“免费增值”选项;

提供试用;

将你的订购当成一份礼物提供;

给用户点一把火。

1983年,巴菲特总计了15条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以帮助伯克希尔的新股东了解他的管理思路。我们一起来学习。

1.以合伙人的态度来行事。

伯克希尔不同于一般的私募基金,从组织形式上,是一家公司制企业,但巴菲特和芒格仍以合伙人的态度来行事。也就是说,作为公司的股东,不需要支付管理费,也不需要支付收益分成,就能享受到巴菲特和芒格的高超投资业绩。

2.吃自己做的饭。

很多公司的管理者其实并不拥有公司的股份,只是帮股东打工而已,换言之,帮别人做饭,但自己不吃,但伯克希尔不同,巴菲特和芒格的绝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存放在伯克希尔的股份上,欢颜着,他们做饭,跟大伙一块吃,亏了一起亏。

3.长期目标是伯克希尔公司每股内在价值的平均年回报率最大化。

很多管理者以公司市值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市值越高说明自己经营得越好,美其名曰“市值管理”,但巴菲特完全不一样,不关心市值变化,而是专注在公司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的增长至少要超过美国大型企业的平均增长率。

4.第一选择是直接持有一系列多元化的企业,获取稳定的现金流和高资本回报,次选是通过保险公司,持有一些股票。

从这个角度考虑,巴菲特更加期待一个低迷的股市,这样才能以低的价格买入好公司股票,伯克希尔从下跌的股市中获益,就像我们从下跌的物价中获益一样,所以,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应该害怕熊市,而是充满期待。

5.不同于传统会计报表,向股东报告所控制企业所产生的收益和其它重要数字。

伯克希尔是一家投资公司,不同于实体企业,仅从其会计报表上,是很难衡量它的真正价值的,所以巴菲特和芒格会告诉股东那些真正重要的数字,以了解伯克希尔的真正价值,而非简单的报表数字。

6.在收购时忽略账面资产,专注未来可带来收益的资产。

账面的结果不会影响到巴菲特的运作和资本分配的决策,宁可购买那些未在账面体现,但实际可以到来2美元盈利的资产,而不愿购买可以在账面体现,但仅能获得1美元盈利的资产。未来现金流才是关键。

7.非常谨慎地使用债务。

当进行借款时,尽量将长期利率固定下来,宁愿拒绝一些诱人的机会,也不愿过分负债,保守的策略虽然会影响收益,但必须为投资者负责,这样才安心。

所以,谨慎使用杠杆,别因为失去一些机会就寝食难安,机会常有,但本金丧失了就失去一切。如巴菲特所说,不会用家人、朋友所拥有和所需要的东西去冒险,为了得到他们原来没有和不需要的东西。

巴菲特实际使用的债务,即保险浮存金,几乎无成本,而是期限很长,而我们大多数人的杠杆,成本很高,期限很短,非常危险。

8.管理层的愿景不会让股东花冤枉钱。

很多公司的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不顾长期的经济结果,花高价格收购以追求多元化,规模化,太高自身的地位和权力。巴菲特和芒格使用股东的钱就像用自己的钱一样,会权衡收购后得到的价值,只关心能否增加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

9.定期根据结果反思决策。

会考察留存在公司的利益,长期而言,每留存1美元的利润,至少创造不少于1美元的市值。巴菲特会衡量这1美元到底是留在伯克希尔更有价值还是分给股东更有价值,伯克希尔长期不分红,就是说明这1美元还是留在伯克希尔更有价值。

10.只有在物有所值的情况下才会以发行新股的方式收购。

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因为伯克希尔的股票太值钱了,如果以发行新股的方式进行收购,会损伤伯克希尔股东的利益,不如直接现金收购来得更划算。除非伯克希尔的股票严重高估。

11.不太有兴趣卖掉伯克希尔拥有的优质资产,哪怕价格比较高了。

即使对于那些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企业,只要它们还能产生哪怕微薄的现金流,只要管理层和劳资关系还不错,巴菲特和芒格斗不会卖掉。不轻易放弃,这也是巴菲特的风格吧,所以才造就了原来的平庸的纺织企业,如今伟大的伯克希尔。

12.会坦诚、如实地汇报好与不好的地方。

巴菲特会换位思考,如果处在对方的位置,希望了解哪些内容。在信息披露上,不会双重标准,确保每个股东都能知晓所有其它人知道的内容。

伯克希尔和巴菲特总是这么另类,我一直奇怪,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个唯一的伯克希尔。

13.只在法规监管的范围内讨论证券市场行为。

既然是上市公司,自然要遵守规则,同时,巴菲特显然也不会讨论具体的投资活动,甚至那些已经出售的投资,毕竟,有些尽皆知就没办法玩了。

14.希望股东在持有期间能获得与公司每股内在价值损益同步的收益。

巴菲特既不希望股票价格涨幅超过内在价值,也不希望低于内在价值,保持同步,最好,这样对新老股东最有力。

15.希望长期超越大盘指数

即标普500指数,如果超不了,就失去帮股东打理投资的意义了,不如大家都去买指数。巴菲特确实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