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国际油价比十年前降了一半,中国的油价却一直在涨?

2.十年后,还会有加油站半夜排队加油的情况吗?

3.一年一万公里,一台10万左右

4.EPA《燃油经济性指南》十年大数据对比,这些结果你绝对想不到

近十年的汽油价格趋势分析_国内近十年汽油价一览表

一般来说,中石化的石油产品确实比中石油更好。

但与此同时,汽油的价格相对较贵。至于建议使用哪种石化和石油,这取决于你如何权衡这两种油。如果条件允许并追求更好的石油产品,选择中石化加油将是你最好的选择。

仅从原材料的角度来看,进口原油使用了更好的添加剂,石油产品肯定比国内好。其次,中石化采用世界领先的炼油技术,使中石化汽油密度高于中石油汽油密度越高,汽车的动力就越大,也就是说中石化的汽油比中石油更耐燃。

汽油行情

汽油行业由于需求的增长,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截止2019年全年中国汽油产量达到了14120.7万吨,相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233万吨,累计增长1.9%。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1-6月汽油产量6070.8万吨,同比下降3%,这是近几十年首次下降。汽油消费量也一直在增长,截止到2019年,全国汽油消费量为13162万吨,相比同期增长327万吨,同比增长2.5%。

为什么国际油价比十年前降了一半,中国的油价却一直在涨?

最新的油价调整迎来了今年中国的“第三次下跌”,也是今年首次实现“连续两次下跌”。目前,92号汽油已回归“8元时代”。大部分地区92号汽油的零售价格约为每升8.5-8.7元。目前,全国已迎来“两连跌”。虽然车主们很兴奋,但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疑虑。为什么油价突然下跌?

一、疫情原因

目前疫情已经蔓延到全球上百个国家,全球金融市场受疫情影响,无论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还是日本、欧洲各国股市都出现了连续的大跌。疫情有可能使全球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冲击。经济增速下滑甚至衰退,无疑将使原油需求受到冲击。目前疫情发生的国家,都已经要求人们减少外出,原油需求已经出现了大跌。

二、国际原油市场供过于求

2018 年至今全球原油供过于求,而且供过于求的程度呈现上升趋势。2019 年 11 月,全球原油需求约为 9414 万桶/日,全球原油供给约为 10214 万桶/日,供给量超 过需求量 800 万桶/日。在当前资源和技术水平的假设前提下, 2020 年美国原油产量将会达到 1309 万桶/天,比 2018 年产量增长约 200 万桶/天,比 2019 年产量增长约 80 万桶/天。而且美国原油产量在未来十年都会得到持续增长,2030 年美 国原油产量将会达到 1446 万桶/天。国际原油供过于求已经非常明显。

原油价格的大跌其实对于我们国家的价格来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国家的管控下并没有太大的波动。最后现在全球原油的市场所谓是变化极大,我也一直在暴涨暴跌,但是想要要整个石油市场恢复的话还是需要等待全球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才能够看到。

十年后,还会有加油站半夜排队加油的情况吗?

国际油价比10年前降了一半,中国的油价却一直在涨,这有两个原因:首先,中国的汽油价格是以原油为基础的,今年以来原油的价格确实一直在上涨。其次,由于石油的进口税费这些年一直在涨,所以油价总是居高不下。

其实汽油价格一直上涨的原因很简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最近的石油价格确实在上涨,但更多人则是表示不解,毕竟目前的国际油价也只不过是比10年前降了一半,那么中国的汽油价格按照进货成本来说也应该降一半,但是95号汽油目前已经突破10元每升。不管是出于推广新能源汽车还是让大家更少使用燃油汽车,这么一个现象的背后肯定是有其具体原因的。

一、直接原因:石油价格今年确实在上涨势头

最为直接的就是最近的石油价格确实在上涨,根据目前的汽油调价规则,目前国内的汽油价格是按照前20个交易日的价格来算的,这也就意味着前20个交易日石油成本上涨,最后表现在汽油价格上也就会上涨。石油运输到内地进行加工其实需要相当长的周期,而且这还有一些其他的成本,自然汽油价格最后也就只能一直上涨。

二、根本原因:税费增加所致

汽油价格一直上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税费增加导致,由于每次石油上涨的幅度都能够刚好达到一个上涨的临界值,但是下跌的时候却跌不到下调价格的点,所以最后石油汽油价格表现出来就是一直在上涨。之所以大家对汽油上涨的价格很敏感,最为重要的是出行的时候总是要开车的,而开车总是需要加满油,但是随着油的价格越来越高,最后大家也就只能转变出行方式。

一年一万公里,一台10万左右

业内观点是,这种程度虽然不会改变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的趋势,但是会造成对于四战之地局势的担忧,短期内可能还会撑起国际原油价格。

你可能觉得,穷人自有穷人福,和我等老实打工的平头百姓没有关系。然而,黑天鹅掉毛的时候,所有人多少都得打喷嚏。

按照我国十个工作日一调整的规则, 昨天半夜(18日24时)刚好是国内成品油价新一轮调价窗口。有不少机构预测要涨——果然是涨了,汽油上涨125元/吨,柴油上涨125元/吨。全国平均来看,92#汽油上涨0.10元/升、95#汽油上涨0.10元/升、0号柴油上涨0.11元/升。举例来说,加满一箱50升的92#汽油,要多花5元。

这是今年内油价第十一次上调。根据央视财经的统计,截止本轮,今年国内成品油调价总共是“十一涨五跌两搁浅”,汽油累计涨了每吨590元,柴油涨了每吨570元。

人民对油价一直是很敏感的。

每逢调价,不少车主都会抢在调价前去撒一把加个油。经常会看到地方新闻报道,加油站又连夜排队了,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交通拥堵。更有意思的是,这种连夜排队的底线,并不随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和很多技术细节也是无关的。

比如,地区GDP差异。

最显著的例子是2012年3月20日,汽柴油价每吨分别涨600元,最常用的93#汽油步入8元时代。涨价前的那一夜,各级城市的车主都在加油站排起长队。

再比如,和你能实际省多少也没有关系。

2013年3月,上海。93#汽油上调至7.99元/升。涨价前的那一夜,闻讯而来的私家车排起加油长队,晚上十点多,中石化香山新村加油站仍有20多辆车在排,一直排到附近的十字路口,还占了一条机动车道。一位车主表示,自己是特意从家中赶来的,加一次能省……十几块钱。

甚至有时候,和能不能省都没有关系。

去年9月,南京。92#汽油上调0.19元/升,按油箱50L来算,涨价前的那一夜,加满能省9.5元。是夜已过12点,建邺区中石化莲花加油站队伍仍有数百米长,直接堵在快车道上。92#汽油在白天已经卖完,当天加送的两车油根本不够,附近其他加油站也是无油可加,到了晚上只剩少量的95#汽油。一位车主表示,自己排了半个多小时,没想到没有92#,但第二天国庆,于是硬着头皮加了一箱95#。

去年,网络上流行过一个很知名的段子:

“十年前,2008年3月20日,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国内油价6.3元;十年后,2018年5月26日,国际原油每桶75.56美元,国内油价7.4元。

——可能是桶贵了。”

其实2018年,国内成品油调价情况是“十三涨十一跌一搁浅”。全年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415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下调400元。整体价格还是跌了的。再比对一下今年的价格,我都很想去买桶了。

但这不影响人民的整体观感:汽柴油品可能是我国不太讲定价逻辑的商品。

EPA《燃油经济性指南》十年大数据对比,这些结果你绝对想不到

一年一万公里,一台10万左右的车开十年得花多少钱?

买车还是不买车,买新能源车还是传统燃油车,买纯电动还是油电混合或者是插电式?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车型产品层出不穷,而且大环境环保趋势的影响,汽车动力系统也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不少人现在买车都在纠结,到底是新能源还是燃油车?今天我们不说买谁更好,就简单算一笔账,单纯的看看燃油车十年下来究竟能花多少钱?

首先最大的一笔挑费自然是油费了。

不少人都说“买得起车养不起车”“买车就是消耗品”,这些观点都是因为买了车并不是一劳永逸,而的确是要不断的投入更多的挑费,比如想要车跑就必须得加油(同理适用于纯电车型要充电)。

加油是笔多大的消费,很多人都没概念,今天我们来算算,一辆正常的家用车,一年跑1万公里是比较正常的里程数,十年就是10万公里。油耗就取个市区内的平均值,8L/100KM左右,然后按照现在92#汽油价格6.7元来算,一百公里就是53.6元,十万公里油钱就要53600元!如果是95#汽油那么消费更高,而且现在的油价还是降了的,考虑到跌涨不定的油价和偶尔想去远方的需求,十年的油费绝对不止5万多,怎么也得在6万左右!自己现在只要上下班通勤用车,走的是市内快速路,每个月油费在500元左右,十年下来油费也要在6万左右。

这只是油费价格,还要有保险和交强险等。

保险第一年按照5000来算,第二年往后不同公司都会有打折的活动,没出险的年头越长,折扣越高,按照商业险+交强险均值3000来算,5000+3000*9+450*9=36050元,这只是排量在1.6-2.0L最常见的家用车来计算的,如果排量大消费还要高,如果驾驶不够小心频繁出现,那么还要上涨保费,这里四舍五入去一个整,按照4万来计算。

还有保养费用。

保养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免费,第二次在500-1000元,不同车型收费不同,网友一次按照500来算,一年一次,就是4500-5000元,这里的保养就是4S店做的基础保养,比如换换机油、清一下积碳,就按照5000元来计算。

还有维修费用。

这个就比较笼统没办法量化,10年肯定是少不了剐蹭碰撞,除了能走保险的,还有一些老化损耗的部件,比如轮胎,肯定是要换一次,不同车型搭载的轮胎不同,这里就不细算了。但是统计一下上面的消费,光是普通保养和油费再加上保险费用,一辆车能够做到在路上行驶,十年就要花费10万+,这个数字是不是有点心惊,可能买一辆车还不到十万,用车成本平均一年高达10000+。当然明明知道如此还是想有个车也是因为汽车确实改善了我们的出行水平和生活质量。

十年,这个行业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没有什么比数据更有说服力了。

青主最近简单对比了一下EPA(美国环保署)发布的2020版和2010版的《燃油经济性指南》,从"能效"——汽车行业最重要的技术维度——来看看这个行业的巨大变化。

("能效"可能是汽车最关键的技术指标,更高的能效不仅仅意味着更低的使用成本、更大的出行自由度,也意味着更低的排放、更高的技术含量。)

01,"电动化"在加速

首先我们还是来看各级别的"FUEL?ECONOMY?LEADERS"——也就是能效领先车型,看看都有哪些变化。

关于车型级别划分,不用再表示疑问了,EPA有自己的标准,上次介绍过了,就不再赘述。

2010年和2020年,都划分了13个级别,不同之处是2020年取消了"货运厢式车(VANS,?CARGO)",而将SUV细分成了"小型SUV"和"标准SUV"两类。

2010年各级别能效领先车型一共是32款,其中混合动力车7款,柴油车5款(全部来自大众集团),其余20款均为汽油车。

到了2020年,各级别能效领先车型一共是27款,其中混合动力6款,插电混动3款,纯电动6款,柴油车3款,汽油车只剩下9款。

第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是,电动化车型大幅增加。2010年32款能效领先车型中,没有插混,也没有纯电,电动化车型只有7款混动,占比是21.9%;而2020年,27款能效领先车型中,电动化车型达到了15款,占比高达55.6%。

第二个显著变化是整体能效水平大幅提升。虽然已经是"能效领先者",但2010年的32款车中,能效高于50MPG的(MPG即每加仑燃油行驶的英里数),只有丰田Prius一款。到了2020年,27款"能效领先车型"中,综合能效超过50MPG的达到11款。即使剔除插混和纯电车型,2020年的整体能效也较2010年有大幅提高,尤其是混动车型,比如福特翼虎混动,2010年的市区工况能效只有34MPG,但是2020年提高到44MPG,提升了29.4%;相对来说,燃油车在过去10年的能效提升幅度有限,比如MINI?Cooper敞篷版,2010年市区/高速工况能效是25/33MPG,2020年是28/36MPG,分别只提升了12%和9.1%。

其他比较显著的变化还包括手动挡车型大幅减少。2010年32款能效领先车型中,有12款是手动挡,但是到了2020年,27款能效领先车型中,手动挡车型只剩下2款。当然,还有一些变化在上面这个表格中没有显示出来,比如由于增压技术的普及,燃油车的发动机排量普遍的小型化——即使是在喜欢大排量的美国市场。

02,燃料电池车能效10年没进步

EPA在每年的《燃油经济性指南》的最后,都会单列出不同能源类型车辆的能效数据。

2010年的《指南》单列了混合动力车、乙醇燃料车(能使用E85乙醇燃料的车型)、柴油车、压缩天然气汽车和燃料电池车。

2020年的《指南》,则单列了柴油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插电混动车和乙醇燃料车。

看出变化了吗?2010年没有单列纯电和插混,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市场,几乎没有纯电和插混的在售车型;而2020年没有单列混合动力,当然不是因为市场上没有混合动力车,而是EPA认为非插电的混合动力车不属于新能源,只是一种节能车,因此不再单列,这一点和中国官方的看法一致。事实上,2020年美国市场上的混合动力车型不仅数量大增,而且能效水平也大幅提升,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动力。

下面,我们先比较一下两份《指南》中都单列出的氢燃料电池车(FCV)。

2010年的《指南》,列出的燃料电池车只有两款,分别是本田FCX?Clarity和丰田FCHV-adv,这两款车当时都还没有面向私人销售。前者每公斤氢能行驶60英里,续航里程是240英里;后者则没有提供具体的能效参数,但在2008年进行的一次实际路试中,FCHV-adv完成了331.5英里的续航,工程师推算出每公斤氢能行驶68.3英里。

2020版《指南》中所列的燃料电池车增加到4款。2020款丰田Mirai和本田Clarity?Fuel?Cell能效数据都暂时空缺,但2019款丰田Mirai的续航是312英里,每公斤氢能行驶66英里;现代Nexo?Blue,续航里程更是达到380英里,但综合工况每公斤氢也只能行驶60英里。

总体而言,过去十年,氢燃料电池车的能效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但总续航能力大幅提升。对FCV来说,过去10年,最重要的进展不是提升能效和功率,而是系统成本的大幅降低,正因为此,FCV才能够真正开始面向私人销售。

03,纯电动车的性能提升空间已经不大

对比两份《指南》,最大的变化当然是电动化的进程在加快。

2010年的《指南》里,没有一款纯电车型,而2020版里纯电车型多达37款。其中能效水平最高的是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Plus,综合工况百英里电耗24度,折合141MPGe;

排第二的是现代Ioniq?Electric,综合工况百英里电耗25度,折合133MPGe;相比起来,大众e-Golf综合工况百英里电耗是30度。

全部37款纯电动车型中,除了那些没有公布具体能效数据的,电耗最高的是保时捷Taycan?Turbo?S,综合工况百英里电耗高达50度,折合只有68MPGe。可见,在纯电动车的能效水平上,欧洲汽车厂家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青主查了一下,在2015版《指南》里,有19款纯电车型,其中能效最高的是宝马i3,综合工况百英里电耗27度,折合124MPGe。与之相比,2020版的纯电最高水平综合能效提升了13.7%。

在2015版《指南》里,特斯拉Model?S系列中,能效最高的是Model?S?AWD-70D,综合工况百英里电耗33度,合101MPGe。相比起来,2020款的特斯拉Model?S系列,能效最高的达到了111MPGe,综合工况百英里电耗降到30度,综合能效提升了9.9%。

也就是说,过去5年,虽然纯电动车数量大幅增加,但是纯电的能效提升幅度非常有限。或许,技术上,纯电动车的提升空间已经没有多大潜力,今后最主要的进步在于电池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04,欧洲大牌的插混有多落后,比比这两款车就知道

2010年的《指南》里,同样没有一款插电混动车型,而2020版中,插混车型多达38款。其中,丰田Prius?Prime以78?MPGe夺得插电混动车综合能效第一。在2020版《指南》中,插电混动综合能效前五名车型如下:

前面说过,对于插电混动车型,综合能效是算出来的,意义不大;更有意义的是纯电以及燃油模式下的能效水平,而纯电模式下,综合工况耗电最低的同样是丰田Prius?Prime,百英里仅耗电25度。

在2020版《指南》中,能效最低的PHEV是路虎揽胜以及揽胜运动版,纯电模式下百英里电耗高达80度!除了暂缺数据的车型之外,能效最低的PHEV是下面十款:

发现没有,在能效最高的5款PHEV中,没有一款欧洲车;而在能效最差的10款车中,9款都是欧洲品牌。当然,你会说,这些欧洲车都是大车,所以能效自然偏低,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克莱斯勒Pacifica(大捷龙)插混和奥迪Q5插混。

(大捷龙插混国内售价49.69万元。其搭载的插电混动系统曾两获沃德十佳称号,国产Jeep指挥官PHEV上也搭载了同款插混系统。)

克莱斯勒Pacifica插混是一款车长达5176mm的7座MPV,车身尺寸和发动机排量都比奥迪Q5插混大多了,纯电续航里程也更高,这种情况下,Pacifica插混在纯电模式下的综合工况电耗比Q5插混居然还要低21%!燃油模式下,综合能效也比Q5插混高11%!这种差距在行业里绝对是一种"代差"。这种"技术代差"是欧洲汽车厂家在电动化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

05,过去十年唯一取得能效突破的是混动

欧洲大牌汽车厂家为何在电动化领域全面落后了呢?这源于他们过去20年对混合动力技术的忽视。

混合动力不是什么过渡性技术,而是汽车电动化的重要技术路线,电池、电机、电控,一台混合动力车上具备电动化车型的全部要素,一些厂家,比如丰田,通过混合动力领域的多年积累,在"三电"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领先优势。

对比相隔10年两个版本的EPA《燃油经济性指南》,在各种动力类型当中,能效提升幅度最大的是混合动力。

在2010版《指南》里,共有33款混合动力车,涉及13个品牌,并非只有"两田"。但是当时,能效超过50MPG的只有丰田Prius一款,多数混合动力车型,市区能效都在30-40MPG之间(见下表):

到了2020年,混动车型实在太多,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动力形式,《指南》在最后不再单独列出混动车型,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不仅车型数量大增,更重要的是,混合动力车型的能效,和10年前相比也有了大幅提高。

2020款混动车型中,能效最高的是现代Ioniq?Blue?Hybrid,高速工况能效达到了59MPG,比2010版最高的丰田Prius提升了23%!

之前提到,2020款福特翼虎混动的市区工况能效比2010款提升了29.4%;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凯美瑞混动,相较于2010款,2020款凯美瑞混动,市区和高速工况,能效分别提升了55%和56%!

前面介绍过,过去5年里,纯电动车的能效水平提升幅度也就在10%左右;而过去10年,FCV的综合能效更是几乎没有改善;真正在能效上取得跨越式进步的,唯有混合动力。将一部烧油的车,EPA综合能效提升到58个MPG(约合百公里4.1升)——可以说,Hybrid技术给传统内燃机带来了新生。

06,自吸汽油机实际能效竟优于涡轮增压

当然,作为仍是市场主力的汽油车,在过去10年时间里,能效提升的幅度也非常巨大,青主选择了2010版和2020版《指南》中都有的16款全球性汽油车,对比之后发现,过去10年汽油车整体能效水平提升幅度相当大。

这16款车型中,十年间能效提升幅度最大的是本田雅阁,2020款雅阁市区能效比2010款提升了42.9%!第二名是本田CR-V,市区能效提升了33.3%,第三名是凯美瑞2.5L,市区能效提升了31.8%。

不过,本田的能效提升主要得益于用1.5T发动机替代以前的2.4L自吸发动机,如果是同类型、同排量发动机对比,那么10年间能效提升幅度最大的是凯美瑞2.5L,同样搭载2.5L自吸发动机,2020款凯美瑞市区和高速工况比2010款的能效分别提升了31.8%和28.1%;

第二名是同样搭载2.5L发动机的丰田RAV4,10年间市区和高速工况能效提升幅度是27.3%和25.0%;

第三名是宝马5系,同样搭载3.0T发动机的宝马540i,市区和高速能效比10年前的宝马535i,分别提升了29.4%和15.4%。

从上表也可以明显看出,采用小排量增压发动机替代大排量自吸发动机之后,市区工况能效提升幅度更加明显,但高速工况则提升幅度有限。

和同期优秀的自吸发动机相比,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能效上也并没有什么优势。比如高尔夫1.4T,两种工况下的能效都不如卡罗拉1.8L;翼虎1.5T的能效也同样逊色于RAV4?2.5L;奔驰E350虽然改用了2.0T发动机,但是市区和高速工况能效,也只是和雷克萨斯ES?3.5L基本持平。

所以,如果从实际能效的角度出发,我们对小排量涡轮增压可能真的是误解了。

文?|?青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