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县最新油价调整_邱县最新油价调整消息

(一)、提高公信力的重要性公信力是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

(一)、提高公信力的重要性

公信力是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其次,公信力是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合法性的检验。信用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的合法性。

第三,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公信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人民群众对公信力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的诚信程度。信用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品格,也是公务人员的政治品格和行政品格。对于来说,其信用程度更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能不能遵守规则,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定着公信力的状况。

第二,的服务程度。的宗旨是执政为民,为公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果能够全面履行公共责任,努力提高及其各部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对的满意度就高,的公信力就强。特别是在危机状态下,能不能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提供社会安全与秩序的公共产品,保障公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是公信力程度的突出体现。

第三,依法行政的程度。的行为不能违法,不能滥用权力,这是对公信力的基本要求。按照建设法治的要求,应当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做到依法行政,依据宪法和法律为人民服务,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四、民主化程度。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公信力的重要体现,能否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决策能否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仅反映的决策能力和水平,也反映公信力程度的高低。民主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决策程序的规范、决策制度的健全、化状况、调动基层积极性的情况,等等。

(三)、公信力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公信力是高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信力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失信现象,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其主要原因,

一是职能转变滞后。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能,一些地方还是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对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但职能尚未及时转变,导致人民群众对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过多地充当了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忽视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是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深化改革涉及面较广,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对各级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一些官员由于不善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由于一些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行政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突出,致使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

三是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的问题,致使有的地方缺乏权威性。由于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明确,一些部门及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公务员责任意识淡化。上述情况不仅损害了的声誉和形象,而且削弱了执政的基础。

(四)、提高公信力的措施

努力提高公信力、建设信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当前,应该把提高公信力作为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认真研究、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各级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建设信用的思想基础。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有诺必践,讲究信用,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要在部门和公务人员中树立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其恪尽职守。同时,还要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第二,要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努力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公共服务需求。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都应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群众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及突出矛盾。要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要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将社会矛盾与纠纷解决在基层,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就业难、就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办事难等问题。

第三,各级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讲不讲诚信,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各级及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法律责任机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第四,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要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制度,优化决策环境,强化决策责任。各级及其部门制定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和公众性利益的重大行政事项,都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要求和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决策。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制定重要经济社会决策事项公示办法,对事关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要强化行政决策责任制,对因违反决策程序和决策失误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建立与公众对有关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

第五,加强政风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监督。要推行公共服务承诺制,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实施连续性的信用民意调查,将诚信记录作为公务员考核、任免的依据。各级和领导干部应该改进会风、文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力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惩治和预防腐败,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行风建设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